生态河北   ●   美丽中国     今天是:

要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要闻 > 要闻
科学治山,前南峪变身“绿色银行”
发表时间:2018-03-02

科学治山,前南峪变身“绿色银行”

编者按:为进一步展示我省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展示各地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成效,近日我省组织中央及省内外50余家媒体,深入邯郸、邢台、保定等地联合开展了“美丽河北·太行行”采访活动。从今日起,本报陆续刊发最美旅游景区(景点)、山区综合扶贫开发先进典型、太行山沿线“最美古村镇”和“最美社区”等相关报道,聚焦河北发展之美,展示我省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的新风貌、新成就。

时值夏至,酷热来袭,在太行山深处的邢台县前南峪村,一望无垠的林海,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密密麻麻挂在枝头的套袋苹果,清新凉爽的空气里透着淡淡果香,仿佛使人置身于度假胜地。

 7平方公里的村域内,8300亩山场种了480万株树木,植被覆盖率达94.6%,林木覆盖率达90.7%。”前南峪村党委第一书记郭成志自豪地说,正是这无处不在的绿色风景,前南峪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专家赞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曾经的前南峪可不是这样。村里的一位老人说,过去前南峪十年九灾,贫困落后,年轻小伙儿娶不上媳妇,闺女都嫁到了外村。由于山上没有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村里成了“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低,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村。

1964年太行山区开发以来,在郭成志的带领下,前南峪以“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技术路线与经济路线相结合,治穷与治灾相结合”为原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经济沟建设。

郭成志介绍,在规划中,村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有效整合农、林、牧用地,科学种植山场植被,实现了山、林、田、路综合治理,最终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说起科学治山,郭成志滔滔不绝:“在治理方法上,我们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治理和建设高标准生态经济沟为重点,下大力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因害设防,先治上、后治下,上下结合;先治坡、后治沟,沟坡兼治;坡面采用坑坪结合、梯壕结合,沟内拦沙坝与小塘坝结合的方式,搞好配套工程。通过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全村10条大沟、72条支沟、8300亩荒山坡全部绿化,形成了‘材林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林果山’的生态模式。我们还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26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推进技术设施建设和应用技术、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目前,全村有果树30万株,人均210株。2015年,仅果品一项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到6800元,占综合人均年纯收入的57.6%。”村党委书记郭天林说,前南峪果品生产基地还引进了国外新品种20多个,包括美国葡萄、乌克兰樱桃、凯特杏、树莓、澳大利亚油桃、欧洲榛子和薄皮核桃等。每年311月,游客都能采摘鲜果。“依托经济沟绿色资源和村里曾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总部所在地这一红色资源,我们将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旅游相结合发展旅游业。去年,景区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960万元,旅游带动收入1860万元。我村还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中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等荣誉。”说起这些年的成绩,郭天林如数家珍。

半个多世纪以来,前南峪人在石头山上植树造林,建设经济沟,硬是把穷山沟变成了太行山区的绿色明珠,把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如今,前南峪生态优良、美丽富饶,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小康村。“未来五年,我们计划把前南峪建成邢台市的旅游中心,村里办的旅游公司要上市;把浆水、前南峪农副产品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到2020年,村里提前实现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谈到未来的发展,今年已71岁的郭成志仍雄心勃勃!  (本报记者 马静)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冀ICP备2021029029号-1
促进会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电话:0311-86964236/0311-86962760 监督电话:0311-86964236
网站服务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邮 箱:hbstwm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