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北   ●   美丽中国     今天是:

要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要闻 > 要闻
“旅游+”开启富民新空间
发表时间:2018-03-02

“旅游+”开启富民新空间

——易县探索旅游与美丽乡村、扶贫融合发展新模式

  □记者 吴新光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优势产业”等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旅游+美丽乡村”

    让好风景生财富

    一片片葵花灿若云霞,一座座新民居高低错落,一个个生态庭院如诗如画;一砖一瓦、一石一木,设计上精益求精,材料上精挑细选,施工上精雕细琢……记者近日在易县采访时发现,这里的“美丽乡村”在青山绿水间灿然绽放。

    在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过程中,易县立足村情,着重体现了太行民居风情,保留了石碾、栅栏等乡土元素,展现出淳朴、浓郁的乡土风情。同时,他们引导当地群众根据旱地多、有沙性的特点,种植了油葵、速生油菜等经济类花卉景观作物,每亩产值是传统农作物的1.5倍,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游客赏花拍照。

    为加快“美丽乡村”创建进度,易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一线指挥,实施县级领导、分包部门、规划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乡、村工作组“七人小组”的捆绑责任制,凝聚起强大建设合力。他们还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起,按照群众的意愿改造提升,让群众参与,建成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大大激发出全县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从规划美丽、建设美丽,到经营美丽、享受美丽,今年,易县将有39个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

    乡村旅游

    塑造美丽乡村“金字招牌”

    近日,记者一走进凤凰台村,满族村寨古朴自然的韵味扑面而来——灰瓦青砖的民居、宽阔干净平坦的街道、悬挂整齐的满族八旗、设计统一的满家乐广告牌、仿古砖雕胡同牌……“现在,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二十几桌客人。靠‘满家乐’,去年俺家的收入近80万元。”凤凰台村的新八旗“满家乐”老板张蕾,趁招呼客人的间隙对记者说。

    位于清西陵景区腹地的守陵村落,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了古建彩画及满族菜肴烹制技艺。依托景区建设,易县通过大力发展满族风情游,鼓励扶持村民开办“满家乐”,使凤凰台、忠义村等一批满族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凤凰台村始建于1730年,有138户、537口人,其中满族占96%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满族村。该村瞄准“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产业定位,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村里开发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满家乐”农家游项目,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满家乐”商标;充分发挥满族老厨师作用,挖掘推出20多道满族特色菜;推出餐饮文化、礼仪文化、民俗表演等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项目,极大丰富了“满家乐”的文化内涵。

    安格庄村群山环绕、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绮丽优美,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该村村西是“太行明珠”易水湖,村北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易水河,清澈的湖水由湖底的管道输送到村中大街小巷,到处流水淙淙。该村依托易水湖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观光、旅游餐饮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村共有农家院30余家,有较高标准的农家民宿18家,能接待3000余人就餐、1000余人住宿,以野生鱼虾、有机蔬菜、“长寿宴”等为特色的农家餐饮年吸引游客达6万人次,综合收益达600万元。目前,该县重点打造的集特色名吃、特色作坊、特色工艺等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恋乡·太行水镇”就坐落在安格庄村。该项目一期工程开业后,极大提升了安格庄村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旅游+扶贫”

    开启精准扶贫新路径

    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县把30个贫困村列入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一方面通过特色产业全覆盖,分类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另一方面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按照旅游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

    香菇产业是易县确定的重点扶贫产业之一,位于紫荆关镇的恩村是易县香菇产业的发源地。今年,围绕“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易县县委、县政府在恩村谋划启动了“蘑菇小镇”建设项目。

    依托这里的生态资源、香菇种植优势,他们以建设“食用菌观光采摘休闲园”为切入点,打造以食用菌观光、采摘、休闲为特色的旅游扶贫试点村。从此,易县的香菇产业开始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向观光农业转型。

    该县还对241省道两旁的11座大棚进行升级改造,由两季出菇变为四季出菇,既满足游客四季采摘需求,也增加了菇农收入。此外,他们还引进了观赏灵芝、灰树花、茶树菇、猴头菇等多个品种,总规模达到21万棒,满足游客观赏需求,并开发制作了凉拌香菇、软炸香菇、香菇汤等香菇特色保健菜品,作为当地“农家乐”的主打招牌菜。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旅游扶贫业态: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开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

 “旅游+扶贫”模式已成为易县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该县有50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制作、销售旅游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编辑:樊红辰)



来源:河北经济网—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
冀ICP备2021029029号-1
促进会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电话:0311-86964236/0311-86962760 监督电话:0311-86964236
网站服务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邮 箱:hbstwm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