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北   ●   美丽中国     今天是:

要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要闻 > 要闻
围场:舞活乡村游 喜迎八方客
发表时间:2018-03-02

围场:舞活乡村游 喜迎八方客

    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 尹颜丽)“现在政策好,在镇里的帮扶下,咱也尝试搞搞农家游。去年游客来体验农家生活的比较多,进入6月份,每个周末我们每天都要接待两拨客人,一天收入1000多元没有问题。”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凤阳农家院”的主人肖凤阳高兴地说。

    近年来,御道口镇立足本镇区位优势,通过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农家游产业。该镇地处围场森林草原生态旅游环线,西与内蒙古多伦县接壤,北邻御道口牧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国家4A级风景区,南与五道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2011年御道口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御道口村建设农家游示范园区一处,园区内发展农家游户40余户。家住县城的李绍慧投资70多万元在御道口村农家游示范园区购置房屋一处,并进行了精装修。据李绍慧介绍,来她这里住宿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在网上预定房间,到了每年的6月份,五个标准间每天都能住满游客。

    农家游户还推出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系列旅游套餐项目,一批批来自各地的游客品尝着热情的主人亲手烹制的农家菜,喝着自酿的小黄米酒,坐在农家小院的树荫下听着二人转,赏着满蒙民族歌舞,南腔北调地谈天说地,昔日宁静的小村到处是一片火热的场景。红红火火的农家游为木兰围场的旅游业添上了浓重绚丽的一笔。

    围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浸透着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一千余年的辽金文化、三百年的皇家文化和一百四十年的“木兰秋狝”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为引导游客领略特有的历史人文古迹、田园风光、山水景区和吃住在农家的乐趣,让农民从旅游业上受益,该县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环线。以东中西三条旅游环线为轴向纵深发展,打造御道口镇御道口村、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持续加大对御道口镇、龙头山镇、城子乡柳塘人家等万家客栈乡村旅游示范区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示范区旅游配套设施,推行标准化管理,探索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谋划棋盘山、哈里哈、四道沟等万家客栈乡村旅游示范区,逐步将坝上景区乡村旅游农户纳入万家客栈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管理、营销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万家客栈示范区的品牌效应。沿“一环三区六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抓好坝上景区提档升级,争创国家5A级景区,重点打造坝下庙宫旅游综合景区、南大天旅游景区、东山文化公园,加快小滦河流域旅游开发,支持鼓励旅游节点乡镇开发建设休闲农庄、乡村旅游酒店、家庭农场、自驾车营地、农业生态观光园、文化产业园等景点。去年在承德举办万家客栈乡村旅游推介会,120余家旅行社参会,有效宣传了万家客栈品牌;印制乡村旅游宣传册1万份;发展加盟加盟户100户,并进行了星级评定;统一制作万家客栈店招24块、乡村旅游标识10块;全县乡村旅游产业投资1000万以上的乡村旅游酒店、休闲农庄5家,100万以上的乡村旅游采摘园、垂钓园、特色养殖园25家;万家客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柳塘人家休闲乡村旅游合作社被列入国家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该县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乡村资源优势,综合利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观光休闲农业、特色村落体验和乡村休闲度假,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风景区、优质水果采摘园、农业科技园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成为“美丽围场”发展的新产业。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京津冀辽等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大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媒体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推介围场;举办木兰围场森林草原旅游文化节、四季风光摄影大赛等节庆活动,打造节庆品牌。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实现突破,充分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以乡村旅游为基石,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支点,依托该县良好的生态和满蒙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汇源木兰公社、猎苑小镇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围场文化引力、民族魅力、发展活力的特色小镇。

    为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该县将旅游与生态农业联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培育家庭农场。在建设好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农家特色餐饮美食、乡村游览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内容,打造旅游专业村,以农民家庭为主体开发经营旅游服务项目,把10%左右的旅游村农户发展成为旅游专业户。例如,哈里哈乡开展“五村连建”,新增农家游45户,总户数达到了82户。“柳塘人家”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新发展农家游35户,“马铃薯王国”农事体验庄园、水景观、自驾游基地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得到空前发展。安排10个村为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充分利用山地自然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把山区村庄建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例如,四道沟乡现有山地果树面积3.6万亩,人均4.5亩,2015年果品产量达到6万吨,商品果率达到80%以上,其中40%的果品通过游客采摘的方式进行销售,实现产值7000万元以上。

该县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围绕吃、住、行、游、娱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一条龙服务体系,力争让游客行得方便,游得有趣,玩得开心。推出了烤全羊、铁锅炖柴鸡、石磨豆腐、原浆粉条、炒山蘑、烀玉米、烀土豆等农家菜肴,开设了上果园摘果、下菜园摘菜、去河里摸鱼等自采自食、自娱自乐的农家采摘项目。一大批休闲山庄、采摘园、家庭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民俗村也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正在形成集民俗文化、旅游、农家特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同时还直接解决了一大批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2016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0.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440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产业规模、管理模式、品牌打造、电商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编辑:樊红辰)



来源:河北经济网—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
冀ICP备2021029029号-1
促进会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电话:0311-86964236/0311-86962760 监督电话:0311-86964236
网站服务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邮 箱:hbstwm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