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北   ●   美丽中国     今天是:

要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讯要闻 > 要闻
河北“创造”出可复制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8-03-02

河北“创造”出可复制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模式

日前,我省召开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14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来,累计投入244.6亿元,治理范围由2014年的4市、49个县,扩大到2016年的9市、115个县,实现了全省7大地下水漏斗区全覆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效缓解,超采问题得到控制。

■围绕水价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三年来,我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节、引、蓄、调、管”多措并举,确保治理目标如期实现。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宝全介绍,在水权水市场方面,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河北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河北省农业水权交易办法》和《河北省工业水权交易办法》,完成了试点县的农业用水户水权确权登记,并开展了农业水权交易试点,共发放水权证1033万份。

在农业水价方面。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出台了《农业水价改革和奖补办法》,重点推广“一提一补”、“超用加价”、“终端水价”等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截至目前,共落实农业水价改革面积1200多万亩,在全国改革实施面积最大。在水资源税方面。去年,中央把河北省确定为全国唯一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省份。费改税实施一年来,全省共征收水资源税18亿元,因此较税改前增收1倍以上。

  在工程建设与管护方面。制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先建后补”扶持政策,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全部完成了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发放“两证一书”38万多套,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7300个。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开辟地表替代水源

2014年,我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强力推动有关工作措施落实。省农业厅总农艺师 郑红维表示,针对农业使用地下水占70%的实际,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农业高效节水。实施结构节水,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在深层水超采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实施工程节水,在地下水灌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在有条件使用地表水的地区,建设河渠、坑塘等从水源到田间的水利工程,恢复改善地表水灌溉农田。实施农艺节水。推广先进农艺节水技术,实行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作物节水稳产。

河北是全国唯一没有大江大河过境的省份,客水资源持续衰减。通过改造完善位山引黄、引黄入邯和卫河引水工程,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沿线河湖生态和农业用水,累计外调水量18.4亿立方米。加强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建设,增加降水2.8亿立方米。

■多措并举 让林业项目更节水

我省林业项目于2014年在衡水市开始实施,3年试点累计完成建设任务52.3万亩,涉及石家庄等7个设区市的88个县,项目总投资23.5亿元。省林业厅副厅长 张剑介绍,据中国水科院压采效果评估结果,每亩年节水177立方米,已累计实现压采地下水1.52亿立方米,以后年持续维持压采能力在1亿立方米以上。为了确保林业项目发挥更大的节水效果,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是科学选择造林树种,限定只能利用抗旱、节水的生态树种用于项目建设,要求采取合理的抚育管护措施,这些树种在栽植成活后,仅依靠天然降水就可维持正常生长,基本不再利用地下水浇灌,可实现压减地下水量最大化;其次是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草、林药等间作模式,通过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耐旱雨养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可形成持续压减地下水的能力;此外是通过项目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劳务收入有所增加,对耕地的依赖有所减少,有益于巩固项目的节水成效。

■有效缓解地下水位下降 形成综合治理模式

省财政厅副厅长高云霄介绍,试点开展以来,三年累计投入244.6亿元,治理范围由2014年的449个县扩大到2016年的9115个县,实现了全省7大地下水漏斗区全覆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是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效缓解。试点区三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2015年为平水偏枯年份,浅层地下水位降幅明显减小(治理前同等降雨量年份年均下降0.36米,治理后当年下降0.28米),深层地下水位止跌回升(治理前下降1.54米,治理后回升0.22米);2016年为平水偏丰年份,浅、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均大幅增加(浅层水治理后上升0.58米,深层水治理后上升0.70米)。

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控制。农村压采方面,共压减冬小麦200万亩,非农作物替代52万亩,推广节水小麦17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58万亩,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了20%。清淤疏浚河道9456公里,扩容整治坑塘1015座,新增蓄水能力近4亿立方米,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537万亩,为长期治理打下了较好基础。城镇压采方面,建成南水北调配套水厂112座、水厂以上配输水工程2056公里;一批新建水厂完成水源切换,目前已累计形成南水北调受水区压采能力9.18亿立方米。

形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路径模式。根据三年来试点经验,总结提炼出“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治理模式;同时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如成安超用加价、桃城区一提一补和石津灌区农业终端水价为代表的农业水价改革体系;以东光先建后补、献县物业化管理、邱县专业化公司管护为代表的建管机制改革体系;以肥乡集中连片、大曹庄智能化灌溉为代表的高效节水工程体系等等。这些经验做法,为国家全面推开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进行了评估,认为:河北省的试点工作方向正确、方案合理、措施有效、推进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了试点的预期目标。”高云霄如是说。

本报记者杨艳(编辑:樊红辰)



来源:河北工人报
作者:
冀ICP备2021029029号-1
促进会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电话:0311-86964236/0311-86962760 监督电话:0311-86964236
网站服务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邮 箱:hbstwm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