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北   ●   美丽中国     今天是:

聚焦燕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燕赵
赵孟頫为柏乡书丹三碑的历史渊源
发表时间:2024-08-23
       在中国书法史上,“欧柳颜赵”是被世人公认的中国楷书四大名家,亘古至今未出其右者。而其中就有两家即颜真卿、赵孟頫在邢台现存碑刻达五通之多。在邢台信都区现存唐代颜真卿《宋璟碑》一通,在柏乡牡丹园现存元代赵孟頫书丹碑刻三通。一是《贞节堂记》,二是《贾母贞节碑记》,三是《柏乡尹张君德政之碑》。三通碑在撰文、书法、刻工三方面均属上乘,堪为神工之作。故坊间称之为“三杰碑”,亦称“三绝碑”。那么,柏乡一个区区小县,为什么能享有元代一流书法大家赵孟頫书丹的三通碑之多呢?并且以三杰碑密切关联的杨载、刘赓、郭贯等元朝大儒们与柏乡贾庭瑞又有什么个人关系呢?从贾庭瑞与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个人关系与故事又能反映出元朝时期哪些历史文化背景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走访宋元专家学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考析。
       一、赵孟頫为柏乡书丹三杰碑现象的历史背景
说到赵孟頫三杰碑就不能不提到柏乡县一个历史名人贾庭瑞,就是他三请赵孟頫为柏乡三杰碑书丹并篆额,为柏乡留下稀世珍宝。那么,贾庭瑞与赵孟頫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经研读碑文及相关文史资料考证分析,贾庭瑞能够请得赵孟頫书丹三杰碑与当时政策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人文思想环境密切关联。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阶级大多注重孝道文化。朝廷以孝道治国,家庭以孝悌齐家,尤以宋元时期此风盛行。在宋代,统治者利用文武官员的崇德重孝引领潮流,教化社会。这一时期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等分别向朝廷提出不同方案,辅佐皇帝治国理政,安抚民心,以图江山稳固,国泰民安。平乡文庙中现存宋代书法家蔡京题额的宋徽宗御书《大观圣作之碑》,推行的是宋徽宗《八行八刑之法》。此法即由孔子的“重孝弟”拓展演化为“孝、悌、姻、睦、任、恤、忠、和”,以此为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做为朝廷选人、用才、入仕的政治方略。在当时对引领倡导以忠效国,以孝齐家的社会风尚起到了良好的教化作用。“岳母刺字,忠贞报国”就是典型的案例。

       元朝建立以后,更加注重以孝治国,大力宣扬忠孝仁义一体思想,民间盛行孝亲敬老之风。《元史·孝友传》中有云:“元以孝义闻者,概不乏焉。”在对待效忠关系上,元朝基本沿袭宋代,他们言孝必言忠,当然,忠置于孝前。《元史·列传第五十二》中所载管如德之典故,正是践行忠孝之道典范。如德被俘后,万分思念父亲。夜间,趁敌人放松警惕之际,毙敌数人后突围而逃。历尽千辛万苦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后觐见元世祖,元世祖说:“尔孝于父,必忠于我矣。”之后,如德得皇帝信任,在政坛平步青云。此事也表明,元朝上层倡导忠孝一体思想,上行下效,则民间孝老敬老之风盛焉。此风也表明,统治阶级欲通过宣扬忠孝仁义的儒家伦理道德来实现维护统治秩序,强化政权集中和实现社会安定的政治目的。此外,元世祖忽必烈还沿袭和推行了一些汉人习俗,如二十四孝等,重用重孝道官员,杀伐贬低贬压不孝不忠之臣,赢得汉人的尊崇和信服,对于维护皇家权威,巩固朝廷政权,无疑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二、赵孟頫为柏乡书丹三杰碑的成碑过程
       在元朝,为臣为君者,或文或武,如有成就,且重孝道,则为朝廷所封赏。德政突出者,可向朝廷请赐,为其父母封尊号,亦可为去世先祖追封官爵。这样既可以使个人实现光宗耀祖,荣光故里,也能为朝廷倡导孝道、引领潮流,一举两得,在当时环境下,可谓善政惠民之良策。而当时的贾庭瑞,正是重孝道并付诸实际行动的典型,因重孝道而被百姓公认、被朝廷重用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因重孝道有才能赢得同朝为官者尊重和好感的典型人物。
       贾庭瑞何许人也?据史志资料显示,贾庭瑞,字国瑛,柏乡县驻驾铺村人。祖父贾受,为人忠厚,未曾入仕,祖母滑氏、李氏。父贾谅,有文化,以学问在乡里做私塾先生,但不幸早逝。母亲滑氏利用纺棉织布换取微薄收入,历尽千辛万苦供养贾庭瑞读书。贾庭瑞成年后为顺德王答剌罕所赏识,跟随其前后成为亲信。答剌罕先后任湖广、江浙省事,贾庭瑞则任检校并都事。在答剌罕归京任丞相总理百务后,贾庭瑞则主事刑部,后改任吏部,又任枢密院都事、户部员外郎等。大德三年(1300年),协助答剌罕料理国事,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一职。答剌罕去世后,任宣徽院判,兵部郎中。后官至扬州路总管。
       从碑文记述及《柏乡县志》《驻驾铺村志》所载情况反映,贾庭瑞父卒后,其母亲滑氏担负起操持家务之重担。上孝父母、照料小舅、小姑、养育幼儿,而家境每况愈下,流于贫困。她时常自己饿着肚子,将攒了多日的硬窝头,留给贾庭瑞充饥。甚至有时候要靠采野菜砍树皮,聊以度日。然贾母誓将儿子培育成才,不辞劳苦,勤于管教,让儿子发奋读书。贾庆瑞成年后不负母望,果然入仕为官。然其母之伟大,远不只此,对贾庭瑞严以督促,凡事以国家为重,严于律己,不得贪财。因而,贾庭瑞受家教影响,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是其崇拜偶像。贾庭瑞做官清廉,做人正直,做事勤恳,朝廷上下赢得良好口碑。因朋友甚广,家中常高朋满座。更重要的是贾庭瑞特别孝敬母亲。其母病重,病榻之前,衣不解带,废寝忘食,日夜守护。皇帝为表彰其母勤家育子之节,特诏书“贞节之门”。时大儒杨载与贾庭瑞同朝为官,关系甚密,常与贾庭瑞拜见贾母。观其母身体康健,气色良好,童颜鹤发,和善可亲,很具福德气象。大儒杨载性情使然,为老太太撰成《贞节堂记》,记成于大德十一年(1308年)。元延佑二年(1315年)正月,贾庭瑞母卒,时贾庭瑞任中宪大夫度节少监。因撰文者杨载在当时元朝文坛名气很大,如聘用一个乡间书匠书丹与杨载之大名极不匹配,于是贾庭瑞便请当时书法界声誉最隆的赵孟頫将杨载撰文的《贞节堂记》书丹立碑于老家驻驾铺祠堂。当年三月贾庭瑞再请杨载出山,撰成《贾母贞节碑记》,仍请赵孟頫书丹并篆额立碑于驻驾铺贾氏祖茔。
       元皇庆二年(1313年),张楫由潞县主簿调任柏乡县尹,为政三年,柏乡政通人和,百姓称颂。延祐四年(1317年),张楫任期已满,将调任他职。时贾庭瑞任扬州路总管,有感于张楫在柏乡尹三年任职期间,爱民兴学,吏治修乱,整肃民风,廉政厚德,遂请礼部尚书元明善撰文,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丹并篆额,为张楫立功德碑,成为又一历史佳话。
       三、贾庭瑞与元朝大儒的个人交际关系
       赵孟頫三次书丹,杨载两次撰文贾氏碑,元明善撰文张楫德政碑,可谓强强联手,为柏乡留下稀世珍宝。暂不提赵孟頫,先说杨载其人。杨载(1231—1323年),字中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与贾庭瑞人生命运相似,也是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而奋发勤学,博览群书。因其才华横溢,被户部贾国瑛(贾庭瑞)举荐,以布衣之身被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馆。杨载诗书俱佳,犹文章以气为主,朝廷凡有大事记,均动用杨载如椽之笔为之,无人可及。杨载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其文章深受赵孟頫推崇,故而名动京师。但凡其所撰述之文,众人多传诵之,足见其在当时的元代文坛堪称叱咤风云,引发轰动,其影响力之大毋庸赘言。 杨载能诗能文,擅长书法,作为元朝一颗明星曾经照亮过一个时代。
       元明善何许人也?据载,元明善(1269年—1322年),字复初,河北清河县人,元之一代大儒,官至翰林学士、资善大夫,著有《清河文集》传世。遍阅历代清河旧志、文史资料,元明善是自西汉至明嘉靖年间载入史册并以传记传世的39位清河历代乡贤之一。《清河史话》有云:“元代大家元明善,妙手文章人称赞。存世著作《清河集》,字字珠玑三十卷。”据有关资料统计,经赵孟頫与元明善合作撰文书丹的碑刻在全国达数十通之多。一个书法大家,一个文章高手,可谓强强联合。如福建霞蒲《锦祠堂碑记》就是由元代文章大家元明善撰稿,赵孟頫奉旨书丹并篆额,苏州名工匠吴德言镌刻,三人均为元代行业翘楚,故此碑又有“元碑三绝”之美誉。张楫德政碑也是由贾庭瑞请元明善和赵孟頫强强联手合作完成的上乘之碑,可谓价值连城。
       赵孟頫乃元代书法艺术的顶级人物,而贾庭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区三品官员,能三请赵孟頫书丹并撰额三通碑刻,而且每个碑刻达到了“书法绝、撰文绝、刻工绝”,在全国上千余个县郡中,此种现象实为罕见,也是柏乡历史上一大幸事。在今天看来,对打造邢台历史文化名城,增辉不少,也为柏乡人所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从赵孟頫生平资料来看,他是一个出身不凡、才貌双全、重情重义、命运波折的文人。元仁宗欣赏赵孟頫的才华和人品,说他“人如其字,不屈不挠,做人正派,跟李白、苏轼一样,都是文人的楷模”。赵孟頫的书法深受后人推崇,朝鲜、日本等地也备受欢迎,影响深远。据史料记载,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墨道人,晚号东篱。其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原籍婺州兰溪,为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5岁学书法,幼年丧父,由其母丘氏培养成才。与贾庭瑞童年命运也有相同之处。赵孟頫31岁时,宋朝已灭,他无奈随忽必烈御史程矩夫访贤应诏入仕。36岁时,与28岁才貌双全的管道昇(1262—1319年)完婚,养育9个子女。管道昇能诗善画,尤擅梅兰竹菊,作品有《水竹图》《竹石图》传世。书法方面,精工小楷和行书。与东晋卫铄(王羲之老师)夫人并称“书坛二夫人”。当然,也有人说她是在一定程度上沾了赵孟頫名气的光。赵孟頫与官道昇夫唱妇随,恩爱有加。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浪漫故事——《我侬词》。传赵孟頫曾写信给管道昇,说苏轼也有两个小妾,他想找两个小妾回家,要她安心做大老婆管家。可能是戏言,因为他给贾庭瑞等朋友的信里都提到老婆贤惠能干,又精通诗文,善绘画,是管家的好帮手。不料管道生回敬他一首词《我侬词》:“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主要是说他两个人就像泥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要跟他一床被,死要跟他一个棺。这首词绵里藏针,示意小三不能白头偕老,结发夫妻应互相忠贞。赵孟頫看了这首词后,再也没有提过纳妾之事。他们的故事成了一段佳话,也成为书画界最忠贞的一对伉俪。赵孟頫想纳妾修书一封试探妻子,没想到管夫人作《我侬词》给于铿锵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机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管道昇在婚姻危机的关键时刻,一不声色俱厉,大吵大闹。二不逆来顺受,听之任之,而是以一种积极又严肃的态度和情怀创作了这首《我侬词》表达自己的感受,使赵孟頫不得不心服口服。1309 年(至大二年)七月,赵孟頫出任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时贾庭瑞任扬州路总管,可谓同地为官,有上下级关系的缘分。因为熟悉,办事方便,请其书丹并篆额也在情理之中。1318年(延祐五年),管夫人疾作,元仁宗方可准其归家,时赵孟頫66岁。管道昇死后,赵孟頫亲笔撰写《魏国夫人管氏墓志》表示对爱妻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遣使到湖州,令赵孟頫负责编写《孝经》,将其作为教育民众的读物。次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享年69岁,谥号文敏,追封魏国公,与夫人合葬于德清县东衡山。
       赵孟頫一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擅书法与绘画,堪称书画界全才,被冠以“元人冠冕”之美誉。其在书法上真、草、隶、篆五体皆能,楷书、行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言赵孟頫日书万字,堪称神人。其书法遒美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润,创楷书赵体一派,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前三位俱为唐朝书法大家,而独赵孟頫为元人,他跨过苏黄米蔡,庚续二王正脉,守正创新,故有人称赞其“前后五百年,无人能敌”,赵孟頫一人扛起了元代文化的旗帜。
       赵孟頫书法初学宋人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钟繇,尤倾心于二王,创遒劲姿媚新风,非常实用。总结赵孟的书法特点有三:一是守正创新,变古为今。赵孟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消繁就简,变古为今,实为二王正脉。在笔法上,起笔运笔收笔的脉络清晰,用笔不含混,可谓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血脉相连,自然流畅。二是笔墨圆润而筋骨内涵。点画优雅,呼应紧密,外似柔嫩,而内实坚强,形体端庄而骨架劲挺。三是用笔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恰到好处。笔尖流畅而富有弹性,运笔潇洒而尽现活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美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其书法作品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和瑰宝。主要传世作品有《心经》《赤壁赋》《洛神赋》等。
       元泰定元年(1324年),贾庭瑞升任中仪大夫扬州路总管,又请皇帝追封其祖父为亚中大夫、顺德路总管、轻车都尉、武威郡侯,追封其祖母为武威郡夫人,追封其父为嘉议大夫礼部尚书、止轻车都尉、武威郡侯。在追封其母贞节名号基础上,又追封武威郡夫人。在追封爵号完成之后,贾庭瑞开始筹备《贾氏先莹碑》的碑刻计划。以上说到贾庭瑞为其母立《贞节堂记》《贾母贞节碑记》和为柏乡尹张楫立《张君德政碑记》,均请赵孟頫书丹。而《贾氏先莹碑》是贾庭瑞祈请朝廷追赠其祖父母、父母封号后立碑,遗憾的是此时赵孟頫已去世两年。于是贾庭瑞便请当时堪与赵孟頫一时瑜亮的书法大家刘赓书丹;请元代杰出学者,集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儒吴澄撰文;请保定清苑籍篆籀大家郭贯篆额,三强联手,完成了《贾氏先莹碑》书丹、撰文与篆额,总算了结了贾庭瑞的一桩心愿。
       刘赓与赵孟頫同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有同僚之谊,书风亦相近。刘赓与赵孟頫齐名,在元朝并称“赵刘”。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刘赓(1248—1328年),字熙载,广宗人,为元代邢州学派代表人物。刘庚曾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为隆尧尧山《唐帝庙碑》书丹,现存隆尧碑刻馆。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刘赓与赵孟頫同时奉旨为书圣王羲之的旷世奇作《快雪时晴帖》奉赦恭跋。《快雪时晴帖》为乾隆《三希帖》之首。此帖属国家级文物,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题跋中赵孟頫为第一跋,刘赓为第二跋,除赵刘题跋外,其余为乾隆帝所题。可见刘赓之大名在当时仅次于赵孟頫。所以说,刘赓不仅是广宗人的骄傲,更是邢台的荣耀人物。因为刘赓还是元初实施邢州大治的主要人物刘肃的孙子。是元代邢州学派的后续代表人物。元蒙败金政权后,在刘秉忠和张文谦的建议下,忽必烈任命李维简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安抚副使,后又调整刘肃为商榷使。邢州大治就是忽必烈把邢州划成一个特区,作为治理国家的一块试验田。邢州大治改革方案主要是刘秉忠向忽必烈上奏的万言书,主要包括减免税赋、整肃吏治、统一元币、兴修水利等,使元朝短时间内实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为忽必烈治理全国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奠定了政治基础。因此。邢州升格为顺德府,又升格顺德路,使邢台成为一方宜居、宜乐、宜养的的首善之区。
       为贾庭瑞《贾氏先莹碑》撰写碑文的吴澄又是何许人也?据调查相关资料,吴澄(1249-1333年),字幼清,江西抚州人,署衔翰林学士太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曾负责主持修《英宗实录》,亦曾赦修《老子》《庄子》《八阵图》等,声名显赫,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澄与许衡齐名,历史上并称“北许南吴”。传世名作有《吴文正公全集》。贾庭瑞能请动如此重量级人物为其先祖撰文,实乃神能。
       撰文可传承,书丹能添彩。那么,为碑刻篆额便是传承与添彩的点睛之笔。谁为此碑篆额?贾庭瑞请出的是保定清苑籍郭贯。郭贯(1249-1331年),字安道,署衔集贤大学上荣禄大夫,于延佑三年尝任左丞相。他精熟于篆鎦,元朝时期册宝碑额多出其手。邢台天宁寺《弘明塔铭》(碑刻已失,今存拓本),《大元清河郡侯张公神道之碑》今存柏乡牡丹园碑廊,亦为其篆额。《贾氏先莹碑》由郭贯、刘赓、吴澄三强联手,共同打造,也算是元朝最高规格,价值连城。
       从以上一系列历史文化碑刻现象,也可窥见柏乡贾庭瑞虽然官职不大,但其在当时做人、做事、做官三方面,确是高明。其上上下下关系融洽,特别在文化界,人脉人缘之广泛,文化交流之频繁,社交能力之高超,确为常人所不及。其所作所为为家乡留下国宝级历史文化遗存,实属罕见。
       
       (赵京安  作者为柏乡县政协委员、柏乡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柏乡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邢台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冀ICP备2021029029号-1
促进会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B座304室   电话:0311-86964236/0311-86962760 监督电话:0311-86964236
网站服务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313号   邮 箱:hbstwmw@126.com